close

html模版





標題

問幾個高中地理考題?

問題

我地理每次分數都爆爛的ˊˋ....常常有唸很久唸很多可是還是考很糟....煩請地理高手會的回一下吧!!*中國地區西半部主要山脈多呈現東西走向,東半部則是東北-西南走向,造成此差異的原因為?(A)板塊推擠力量的大小(B)板塊推擠方向之差異(C)地形形成營力之不同*臺灣南部地區,有昔日最早移墾與發展的台南,又有今日通往世界門戶的高雄,根據台南與高雄的發展與變遷,請問下列哪一像可以解釋兩者早期發展和今日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?(A)市區幅員(B)交通條件(C)傳統產業(D)勞工條件*東部地區觀光資源豐富,下列何者錯誤?(A)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(B)海接地形景觀(C)原住民文化(D)三仙台雪白棉長的沙灘景觀(E)綠島蘭...顯示更多我地理每次分數都爆爛的ˊˋ....常常有唸很久唸很多可是還是考很糟....煩請地理高手會的回一下吧!!*中國地區西半部主要山脈多呈現東西走向,東半部則是東北-西南走向,造成此差異的原因為?(A)板塊推擠力量的大小(B)板塊推擠方向之差異(C)地形形成營力之不同*臺灣南部地區,有昔日最早移墾與發展的台南,又有今日通往世界門戶的高雄,根據台南與高雄的發展與變遷,請問下列哪一像可以解釋兩者早期發展和今日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?(A)市區幅員(B)交通條件(C)傳統產業(D)勞工條件*東部地區觀光資源豐富,下列何者錯誤?(A)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(B)海接地形景觀(C)原住民文化(D)三仙台雪白棉長的沙灘景觀(E)綠島蘭嶼有美麗的珊瑚礁生態*清代台灣東部相較於西部,可說是幾無漢人在此開墾,是什麼因素如此的孤立?(A)山脈高大陡峻(B)海岸平直且多斷崖(C)原住民馘首(D)地震多(E)清廷劃界封山*中國江南地區鄉村聚落多以散村為主,其原因與下列哪項最有關係?(A)河渠密度高(B)地形破度大(C)人口密度低(D)交通線密度大(E)治安良好*太湖平原曾是中國糧食生產中心,近年來反而需要由外輸糧補充,造成作物變遷的可能原因:(選三項)甲.水災頻仍乙.商業興盛丙.工業興起丁.經濟作物普及戊.灌溉渠道損壞*上海是具有哪一決定性有力條件,可在近代商業發展超越南京?(A)勞工(B)動力(C)位置(D)技術(E)市場*題組:戰力在(甲)溪河床上,枯水季節溪底暴露,只剩間歇細流,卵時草來泥濘雜陳,遠處彰雲大橋隱隱若現。回望不遠處阡陌縱橫的溪底田園,眺望八卦山龍仔頭突峙的面容,想像先民如何在溪水慢流的溪埔瘠地中,墾出一片良田。甲指的是?(A)頭前溪(B)大安溪(C)濁水溪(D)高屏溪(E)花蓮溪下列何者是農民耕墾溪底田園時可能遭遇的困難(應選兩項):甲.河道變遷,忽北忽難乙.冬季溫低,時有寒害丙.一場大雨,田園淹沒丁.落山風強勁,作物難生*高雄重化工業的發展與何者關係最密切?(A)充足原料(B)低廉勞工(C)加工區的設立(D)港口的興築(E)高速公路的開闢*更新:很感謝你的回答!!可是第四題我忘記說應選四項了,還有第六題是選三項喔....:)更新2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206051112208這個也是地理考題:)麻煩你了。

最佳解答

1.中國地區西半部主要山脈多呈現東西走向,東半部則是東北-西南走向,造成此差異的原因為? (A)板塊推擠力量的大小(B)板塊推擠方向之差異(C)地形形成營力之不同 答:B 中國西半部與東半部的山脈是由板塊擠壓所造成的,走向不同則是因為板塊擠壓方向差異所致。在東半部的山脈是由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擠壓所成,在西半部的山脈是由歐亞板塊和印澳板塊擠壓所成的。 2.臺灣南部地區,有昔日最早移墾與發展的台南,又有今日通往世界門戶的高雄,根據台南與高雄的發展與變遷,請問下列哪一像可以解釋兩者早期發展和今日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? (A)市區幅員(B)交通條件(C)傳統產業(D)勞工條件 答:B 早期台南發展是因為交通的因素,在清領時期對移民渡台的限制很多,只有開放台南的鹿耳門與福建的廈門互相往來,是臺灣唯一的正式口岸。而高雄(舊稱打狗)為一天然潟湖,港外又有沙洲屏障,在清同治年間開放為通商口岸,對外貿易快速發展。日治時期因為打狗港建設日益發展,又加上安平港日漸淤積,所以南臺灣的對外貿易重心逐漸由安平港轉至打狗港。由此可知,台南和高雄的發展與成敗與交通條件最有關係。 3.東部地區觀光資源豐富,下列何者錯誤? (A)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(B)海接地形景觀(C)原住民文化(D)三仙台雪白棉長的沙灘景觀(E)綠島蘭嶼有美麗的珊瑚礁生態 答:D 三仙台是由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構成的特殊景觀點。 4.清代台灣東部相較於西部,可說是幾無漢人在此開墾,是什麼因素如此的孤立? (A)山脈高大陡峻(B)海岸平直且多斷崖(C)原住民馘首(D)地震多(E)清廷劃界封山 答:A 臺灣山脈南北走向,高大且陡峻,阻擋了臺灣西部與東部之間的交通,所以在早期漢人多在西部開墾。 5.中國江南地區鄉村聚落多以散村為主,其原因與下列哪項最有關係? (A)河渠密度高(B)地形破度大(C)人口密度低(D)交通線密度大(E)治安良好 答:A 江南地區因為河渠眾多,取水容易,所以多呈現散村的景觀。 6.太湖平原曾是中國糧食生產中心,近年來反而需要由外輸糧補充,造成作物變遷的可能原因:(選三項) 甲.水災頻仍 乙.商業興盛 丙.工業興起 丁.經濟作物普及 戊.灌溉渠道損壞 答:乙丁 明清以後,因為商品貿易興盛,使經濟作物的栽培,取代糧食的生產,所以必須依賴輸入米糧來解決糧食不足。 7.上海是具有哪一決定性有力條件,可在近代商業發展超越南京? (A)勞工(B)動力(C)位置(D)技術(E)市場 答:C 上海的位置優越,西太平洋主要的商業航道均在此匯合,加上地處中國南北海洋航線的中點及長江航運的樞紐,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的貨物進出口轉運中心。南京由於少了可供遠洋輪船停泊的港口,所以發展陷於停滯。 題組:戰力在(甲)溪河床上,枯水季節溪底暴露,只剩間歇細流,卵時草來泥濘雜陳,回望不遠處阡陌縱橫的溪底田園,眺望八卦山龍仔頭突峙的面容,想像先民如何在溪水慢流的溪埔瘠地中,墾出一片良田。 8.甲指的是?(A)頭前溪(B)大安溪(C)濁水溪(D)高屏溪(E)花蓮溪 答:C 濁水溪位在彰化和雲林之間。由文中「……遠處彰雲大橋隱隱若現。……」可得知甲指的是濁水溪。 (頭前溪位在新竹。大安溪位在苗栗和台中之間。高屏溪位在高雄和屏東之間。花蓮溪位在花蓮。) 9.下列何者是農民耕墾溪底田園時可能遭遇的困難(應選兩項): 甲.河道變遷,忽北忽難 乙.冬季溫低,時有寒害 丙.一場大雨,田園淹沒 丁.落山風強勁,作物難生 答:甲丙 因降雨季節分布不均,導致河川洪枯流量變化大,夏季雨期而遇到大洪水,冬季枯水期則溪底暴露,只剩下涓涓細流。 10.高雄重化工業的發展與何者關係最密切? (A)充足原料(B)低廉勞工(C)加工區的設立(D)港口的興築(E)高速公路的開闢 答:D 民國60年代之後發展重化工業,所需要的原料多由高雄港輸入,所以石化工業、鋼鐵工業等等,都在高雄周邊發展,因而高雄成為臺灣重化工業的重心。 2006-05-12 10:45:52 補充: 4.清代台灣東部相較於西部,可說是幾無漢人在此開墾,是什麼因素如此的孤立?(A)山脈高大陡峻(B)海岸平直且多斷崖(C)原住民馘首(D)地震多(E)清廷劃界封山答:ABCE臺灣山脈南北走向,高大且陡峻,阻擋了臺灣西部與東部之間的交通,所以在早期漢人多在西部開墾。因為斷崖連續分布,風浪稍大海浪便會直衝崖腳,幾乎無法通行,加上海岸線平直,缺乏隱蔽的天然港灣可供船隻停泊和避風。除了自然因素之外,在人為因素方面,東部是原住民的生活空間,每個部落各有明確的領域,不容外人逾越。而且清領時期是臺灣東部為番界,嚴禁人民往來,政府劃界封山,不設官管理,並且切斷東西往來原有的正常管道。 2006-05-12 10:47:49 補充: 6.太湖平原曾是中國糧食生產中心,近年來反而需要由外輸糧補充,造成作物變遷的可能原因:(選三項) 甲.水災頻仍 乙.商業興盛 丙.工業興起 丁.經濟作物普及 戊.灌溉渠道損壞 答:甲乙丁 太湖地區用圍田的方式開墾,圍田不斷向低窪沼澤地推進,使水體面積縮小,加上淤積嚴重使排水不順,所以水災增加。再來,明清以後,因為商品貿易興盛,使經濟作物的栽培,取代糧食的生產,所以必須依賴輸入米糧來解決糧食不足。 2006-05-12 10:48:31 補充: 因為字數限制,所以第6題就補充在意見欄裡囉!

其他答案

你厭倦往返補習班浪費的時間和體力嗎你想在家裡躺在沙發,就可以上課嗎?網路課程橫跨升學考試、教職考試、公職考試、執照考試、就業考試、語言進修等6大類50餘科,超過500多門課程,為各界人士提供優質的線上教育服務。自100年6月成立以來,使用會員在一年內就已突破3萬名,並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學員,學員踴躍分享行動補習帶來的便利與效果,累積許多佳績見證。免費試讀網址:http://ad.mobchannels.com/redirect.phpk=b2d8a7d711229b382ee03f334d1eb477&uid=老師給的答案:第六題是乙丙丁比較好,至於水災隨時都有(更早的時候就有),不一定是"近年"來有了水災而才有作物變遷。至於其他的都對喔!!上面那個網友給的答覆很棒!!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60511000013KK05859


6A7CD840F16F33B9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59lp59r 的頭像
    b59lp59r

    台灣有可能會發生多大規模的地震?

    b59lp59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